查看: 649|回复: 0

[创业资讯] 如何用增长黑客思维,提升职场竞争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你认真设计实验,坦然享受结果,一直在成为更好版本自己的路上。

79565.jpeg


今天,我分享的话题叫做《我给20岁自己的职场成长三节课》。

为什么想要分享这个话题?

20岁时的我,在北大读书,但学的是不太喜欢的专业,再加上周围一圈学霸,似乎每个人都清晰地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非常努力地往那个方向进发。

只有我,虽然一直尝试着折腾各种事情,社团、读书、听讲座,但是心里一直很迷茫,因为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努力去到那个地方。

一转眼10多年过去了,30岁的我,经历了求学、出国、职场、写书,有过很多的挫折和崩溃,也有一些小小的胜利和心得。

所以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能够回到20岁,面对那时候的自己,给她分享关于职场成长的三节课,我会给她讲什么?

我想,我会教她,用增长黑客的思维,好好运营自己的人生。

那就是:了解你的产品、设计你的路径、找到你的节奏。

一、了解你的产品 —— 自己
大家不管是做增长、运营、产品,都是围绕着一个产品。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是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有它天然的属性,最主要的是2条:

第一条是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 也就是你的价值取向,这就如同你的北极星指标;

第二条是你擅长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你的天赋和优势。

我讲过,公司的北极星指标,就是要找到商业长期目标和用户价值的交点。

简言之,就是公司想要赚钱,但是不应该仅仅看眼前的小钱,想要长期可持续的赚钱,就需要给用户创造价值,只有用户觉得有用,才会长期付费,支持公司长期的商业目标,而不仅仅是割一茬韭菜就跑。

所以,公司的北极星指标,是要保证公司能够着眼于长期发展。那么,个人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

我觉得它也是一个交集,是外部价值体系,和每个人内心满足感的交集。

什么是外部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社会里,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要遵从社会的价值体系,我们要赚钱,要养家糊口,要养育孩子,要赡养父母,这些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某一个阶段,做某一个阶段的事情。

但是光为了外部价值而活,还是缺了点什么。短期你可能可以说服自己,赚钱最重要,其他都是虚的,但是长期来看,我们必须承认其实内心深处能给我们带来满足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一样。

有的人喜欢博览群书,和古圣先哲对话;有的人喜欢浪迹天涯,去看大多数人没看过的风景;有的人愿意去乡村支教,也有的人就喜欢买包。

这些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从长期看,我们最终还是要对自己诚实,要不然我们都会不开心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很多在北上广的高薪白领,有车有房,功成名就,突然有一天抛下一切去丽江大理开客栈。

因此,公司的北极星指标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营收或利润,而个人的北极星指标很多情况下也并不是收入,你需要找到那个交集。

找到了北极星,那么接下来我们聊聊天赋。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我没有天赋,我特别没才华,什么都不会,干不好。我觉得你对天赋的理解太狭隘了。

天赋其实是你天生的思维,行为,和感受的方式,可能包含各个方面,比如你的战略思考能力,你的执行力,你的影响力,以及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但是,仅仅有原始的天赋还不够,需要加以投资,也就是你要花时间上去,刻意练习,扩充知识库,这样才能将天赋转化成优势。这也是盖洛普优势理论的一个核心公式。

比如说,我写《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这本书的时候,编辑找我约稿之后,从开始的大纲、选题、架构、文字和编排,几乎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当我把初稿放在编辑面前时,编辑几乎没有做任何修改,她很开心,希望这样的作者再来一打。

但是并不是说我开始写书了,就报了一个21天写作班,然后突然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作者。

其实我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写作。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中国少年报》招收小记者,就申请了,还中了;我妈妈在图书馆工作,所以我童年的托儿所,经常是扔到书库里看一天书,那可真的是在图书的海洋里遨游。

长大了之后,我也一直保持了写作的兴趣,从开心网,一直写到MSN博客,新浪博客,公众号等等。

在这个例子里,我的”天赋“是写作,它比较容易发现,因为是“显性”的天赋,因为学校里每个人都需要做;同时,虽然没有人强迫或引导我,但我不经意地做了很多滋养这个天赋的事情,读大量的书,大量的写作练习等等。

所以,我的天赋得到了投资,变得更强,虽然离“近乎完美”的表现可能还很遥远,但我的确将“天赋”转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优势“。

那么,如何找到你的天赋?

大家在上学和工作的时候,但凡对自己有一点了解的,可能就会大概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类型的事情。另外我很建议大家去做一下“职业性格测试”,比如说九型人格,MBTI 16型人格测试,盖洛普优势识别器等。

我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研究这些测试的, 虽然不应该尽信之,但对于发现天赋和了解自己很有帮助。尤其当我对比几个不同的测试结果时,我会发现很多类似的地方,以及能够互相结合起来去理解的地方。

比如,我的三个测试结果,都描述出我的优势是学习,思考和布道,都高度建议我做同一件事情,写作:)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些都和星座一样,是伪科学。

对此,我持反对意见,即使它不是100%准确,但是就算你买一个电子产品,你都会花10分钟读读使用手册,难道对于你自己这个最为珍贵的产品,你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吗?就算只能对你自己多一点点认识,也太值得了。

明确了自己的天赋之后,想办法去投资它,它才能成长,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办法。

比如说,找一个能让你发挥和锻炼天赋的工作,你擅长逻辑思维,就去做程序员和分析师,你擅长人际沟通,就去做销售和客户成功。

如果你的本职工作没有给你足够的机会投资天赋,你还可以战略性地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比如我的某个老板,现在在品牌营销界颇有影响力。最初出道时,也是不名一文的毛头小子,他做了件很厉害的事情,就是去采访美国各个营销界的大牛,然后写了一本书,通过这个事情,他获得了知识,积累了人脉,从而突围成功。很多同学写公号、做播客,都是很好的投资自己天赋的方式。

还有一个方式,是给自己找到一个“职业偶像”。

我在增长黑客网的工作经历,对我的帮助,绝不仅仅是学到了增长的理论和技能,当我能够近距离观察肖恩和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大咖的职业路径,他们如何做选择,他们如何获取信息和持续精进,我就更清楚的知道我下一步需要做些什么。

二、设计你的路径
我要和20岁自己分享的第二课,是“设计你的路径”。

大家先猜一猜,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多少岁?

有位法国老奶奶,曾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之一,活了122岁。

117岁听起来遥不可及,但是根据科学家做出的基于细胞分裂次数的推测,理论上人人可以活到110岁,而随着医学进步,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我们的孩子,活到100岁,甚至120岁,可能真的不是痴人说梦。

大家想想看,你如果能活100岁,你的人生选择和职业规划会有什么不一样?

你的工作生涯可能至少有从25岁到70岁的45年。现在的世界变化这么快,这就意味着你可能会有很多Title,你会被迫成为一个“斜杠青年“或”斜杠中年“或“斜杠大爷/大妈”。

当你能活100岁的时候,你的人生可能会有好几季。大家很多人最近在追奇葩说,奇葩说已经6季了。中间很多次,大家骂它,到第五季,大家觉得它不行了,但是第六季,它做出了一些改变,口碑又回来了。

所以当你的职业生涯变长,你可以尝试的时间也变长,即使失败了翻盘的机会也多,这给了你很多去发现自己价值和天赋的机会。所谓的 Keep looking,don't settle,你其实现在有更多的条件去做到。

所以,你的职业生涯不是在爬梯子,我觉得所谓的 Career Ladder 其实是一个相对狭隘的概念。现在的职业成长,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路径:从小白到经理,到总监,到 VP,到 CEO,然后登上人生巅峰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

而是更像是在开拓一条属于你的独特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大多时候你可能向上,但也可能平移,可能暂时向下,绕个圈,也可能在某点停一会儿,发个呆,想想清楚。

你不是在爬梯子,而是在设计自己的路径。你要设计的职业路径,是找到并忠于你的北极星指标,然后最大化你的天赋和优势。所以就如同做产品一样,你要去找到PMF,你要去Pivot,你要去迭代实验。

也如同想要做任何一个长久的企业一样,你要去想你的战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要想持续增长,你可能要逐渐发展好几个产品线。你的人生,也不仅仅是一条直线式的增长,还有第二曲线,还有第三曲线,第四曲线。

因为一条曲线的寿命,上限和增速都是有限的。当世界变化如此高速,同时人的职业生涯变长的时候,多条曲线的跳跃式增长,和非线性增长,几乎是必须的,你即使想一条道走到黑,也不太可能。

那么如何去设计你的路径呢?分享两条我的经验:

第一个经验是找到你的独特坐标。

做产品,要找到独特卖点,而职业成长路径里,也要找到你的独特坐标。假设你有2个选项,一是成为某个领域最牛的人,比如老黄(《运营之光》作者),就是做运营前1%的人才;二是成为做两件事情都比较厉害的人,比如做运营,和数据分析,都是前25%的人才。你会选择成为哪一个?

我建议大家考虑选项2。因为25% X 25%= 6.25%,选项1固然很好,但是也很困难,选项2的概率是比选项1要高,同时也更加独特和不可取代。

还是给大家分享个小故事,我经常去的热瑜伽馆,曾经有一位胖子瑜伽老师David。我之前去过他的课,教的还可以,但是我看着他的身材,就觉得太没有说服力了,所以就决定不去他的课程了。

过了一段时间,偶然的机会,我又上了一次他的课,发现他的课现在爆火,而爆火的原因是他讲自己的音乐天赋Rap的能力,和教瑜伽课结合起来。

你可能难以想象,但是现场的气氛真的就变得又放松,又劲爆,很有节奏感很有 feel,所以来上他课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仅此一份,别的地方不可能有这种体验。

回到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其实增长就处于“产品”,“营销”,和“数据”交界的这样一个独特坐标上。

因此,当我面对一个问题时,我的视角是更多元的,我的产品功力、营销功力、和数据功力,可能都算不上最顶尖,但是当我把这些点结合起来,我看到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仅在一个领域的专家看不到的,所以我作为一个个体能产出的价值就显著提高的,这就是独特坐标的意义。

第二个经验是找到你的杠杆。

杠杆,其实是我在增长书和课程里经常提的一个概念。所谓的杠杆,就是以小博大,追求”四两拨千斤“,永远做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那么在设计你的职业路径时,你也要去寻找杠杆,去放大你的影响力。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所以产出的结果是有限的,相应创造的财富和获得的回报也必然是有限的。当你通过杠杆,放大你的结果和产出,你的影响力和收入也相应地被放大了。

有四种常见的杠杆:资本,人力,代码,和媒体

资本:你可以去创业融资,当你有了资本,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变成产品,你的影响力就大大提升了;

人力:你也可以去雇人,或者带团队。你的影响力和产出,可以通过你的团队成员去放大;

代码:如果你是程序员,恭喜你,写代码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一种杠杆,你可以做一个产品:小程序,app,网站,去触达到更多人群;

媒体:如果你不是技术人才,至少你可以通过写公众号,做Vlog,做音频等形式来扩大你的影响力。一个博主,网红,可以有很高的收入,是因为他们可以用媒体为介质去触达到大。

这四种杠杆你如果能用起来,你的产出和价值瞬间就被放大了,会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三、找到你成长的节奏
我想分享的第三节课,是找到成长的节奏。

我在增长课里经常讲,增长是有节奏的。你要先把镜头拉远,真正想清楚你产品增长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然后去探索和思考一些大的战略方向,然后从中找到对产品而言现阶段最

再把镜头拉近,针对这个方向,充分聚焦,去进行”假设--实验--复盘“的快速实验和迭代。

这两个部分缺一不可。缺了前面一步,你可能做了很多事,但是没做到点子上;缺了后面一步,你可能光是空想和探索,但是没有快速执行落地。

职业成长其实也是一样,它也是有节奏的。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选择和努力都重要。

选择就是探索的部分:选择很重要,是因为如果方向错了或者不合适,再努力也白搭。

我观察到很多人跳槽经常是在一个公司,立马跳到下一个公司,再下一个,有时候由于经济压力,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但是我想分享的是,我看到的很多牛人,他们的选择是在两个工作或创业项目之间,他们会停下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比如在风投里做(EIR) 入驻企业家,或者自己做咨询项目,这样给他们机会去探索一些新的方向,发现一些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可能性。

探索无非就是两部分,首先是发散,了解足够多的可能路径。然后是收敛,找到目前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那么怎么去发散?

首先你要去有意识地接触新的东西。我自己在考虑新的工作和机会的时候,除了基本的一些原则,都会有意识地去用两个标准衡量:一是这个新机会能不能让我学到新的东西,二是这个新机会是不是让我觉得有一点悬,这件事不一定会成功。这两个原则就强迫我自己去不停地接触新的东西,去冒一点险,而不是老是重复过去的经验。

二是你要在生活里接受一点空白,给不确定性留下空间。

日程安排的太满,分秒必争,固然可以最大化眼前的结果,但是却抹杀了偶然性和随机性,以及独处反思的时间。

比如我来北京出差,要是每一天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万一碰上一个有意思的人,我就没法和她吃个饭喝个咖啡。

我们的生活里需要一些空白,读一些闲书,聊一些闲天,偶遇些眼前用不上的人,甚至就是独处一会儿,天马行空的瞎想,其实何尝不是探索的一种呢?

努力就是迭代的部分:努力也重要,但是想要成长得快,就要以正确的方式努力,而不是使蛮力。

在我看来,努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迭代闭环”。从哪开始?不管是做项目,找工作,凡事有个计划,有个假设,然后比照实际情况和你的假设,复盘。

比如说我在加入一家新公司或者开始一个新项目之前,我都会做一个最初的90天计划(增长90天计划详见《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

在这个计划里,我都会做出一些假设,这个公司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什么是它增长最大的挑战?什么是它增长的机会所在?然后加入后,我会比照我的计划,看看和实际情况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点。

当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希望对新工作有所准备,帮助我取得更好的结果,但是更重要的,当我比照我的假设和实际,我不仅仅是做事情本事,而是在升级我的决策和判断能力。

我迭代的对象其实是我自己。这样的努力,长远来看,才是更聪明和更有价值的。

这就是今天,我想和20岁的自己,也和在场的各位,分享的职业成长三节课:

最后,我最想给20岁的自己留下的临别赠言是:一切都会好的。慢慢地你会明白,人生不是一场追求100分的考试,而更像是一场大型实验。

祝你认真设计实验,坦然享受结果,一直在成为更好版本自己的路上。

-END-

作者:曲卉 来源:兜里有糖甜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3555999888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跃程网,值得信赖!
跃程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跃程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跃程网

GMT+8, 2024-11-17 15:54 , Processed in 0.084912 second(s), 3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